html模版湖北西瓜種植規模全國第八 市場上卻多是外地貨
持續炎夏,西瓜也進入消費高峰。可是,記者持續關註市場發現,武漢市場上多是外地瓜唱主角,作為西瓜種植規模全國第八的省份,市面上卻鮮見本地瓜。這是什麼原因?

賣場裡滿眼盡是外地西瓜

近日,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漢口建設大道江大路到黃孝河路、發展大道沿線探訪,看到多傢蔬果超市、水果大賣場、小門店以及流動小貨車上都在賣西瓜。但一打聽,隻有兩傢水果店裡有賣來自武漢黃陂的西瓜,其他地方賣的都是寧夏石頭瓜、上海麒麟瓜,以及浙江和安徽的瓜。“基本上一直都在賣外地瓜,本地的瓜數量蠻少。”蔬果專賣店李女士說。

售賣黃陂瓜的老板陳先生說,這些瓜實際上也是外地的品種,但成本比較低,“就做社區生意,一個便宜三個愛。”

記者又在漢陽郭茨口到王傢灣一帶探訪,最後僅在兩傢菜場裡發現有本地花瓜和黑皮無籽瓜在賣,價格0.7元到0.8元,比外地瓜便宜瞭0.5元左右。

種植零散無法形成大聚集

為何難見本地瓜賣?前天中午,記者來到漢口華南果品批發市場,想一探究竟。來自江夏土地堂的批發商洪師傅說,主要原因在於,武漢及周邊的西瓜種植區非常分散,沒辦法形成大規模的集散:“武漢看上去西瓜種得多,但遠沒達到批發商的要求,離滿足市場需求還有較大差距。”

洪師傅說,台中商標申請流程土地堂西瓜還是頗為有名,但瓜田都是散落的,“這裡幾塊那裡幾塊,摘瞭瓜就近在國道旁邊賣,難以成規模成氣候。水果批發喜歡紮堆,像寧夏、上海崇明、浙江溫嶺這些地方都是上千畝連片種植,拖西瓜的車開過去,這傢不行買那傢,絕對不愁拿不到好瓜。這樣的情況,在武漢看不到。”

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果蔬專傢也認為,武漢西瓜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,但基本都是十幾畝或幾十畝的零星種植,並且就近銷售,難以形成集群規模。

農戶紛紛錯峰種植早熟瓜

此外,武漢本地台灣商標申請西瓜在品種上不占優勢,這也是它難以搶占市場的另一個原因。蔡甸區農委種植處李科長說,“和純正的本地老品種大瓜相比,寧夏石頭瓜的皮更薄、甜度更高,價格也便宜,所以對方的優勢就大瞭。”

此外,因盛夏時節瓜市競爭激烈,不少武漢本地農戶選擇錯峰種植早熟瓜,五六月就賣完,還能賣出不錯的價錢。東西湖區辛安渡鎮漢宜大隊支書潘龍輝介紹,隊裡種瞭近1500畝早熟西瓜,主要在夏初上市,地頭價就能賣到0.6到0.8元,一畝地就能收將近6000元。“如果現在上市,一斤估計隻能賣兩三角錢,可能虧本。”

來自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,我省西瓜種植面積達到145.47萬畝,去年的產量348萬噸,產業規模排名全國第八。不過,襄陽、荊州等主產地的西瓜外銷較多,運到武漢的較少。專傢建議,在種植面積無法形成群聚效應,也暫時無法與外地瓜競爭市場時,如何申請商標台中本地西瓜可以在“休閑采摘”上做出品牌,提升影響力和附加值。
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uww163x3z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